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加法: 计算整十数相加时,十位数字相加,个位为0,例如30+50=80。 计算整百数相加时,百位数字相加,个位和十位均为0,例如400+600=1000。 计算整千数相加时,千位数字相加,个位、十位、百位均为0,例如3000+5000=8000。减法: 整十数相减,十位数字相减,个位为0,例如80-30=50。
2、教学效果评估: 本课的教学效果整体良好,学生在已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的基础上,顺利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学生普遍理解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原则,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这一原则进行计算。
3、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总结如下:加法: 整十数相加:十位数字相加,个位为0。例如,30+50=80。 整百数相加:百位数字相加,个位和十位均为0。例如,400+600=1000。 整千数相加:千位数字相加,个位、十位、百位均为0。例如,3000+5000=8000。减法: 整十数相减:十位数字相减,个位为0。
4、学生c: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学生d: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把题中的数估算成与它接近的整整百或整千数,再进行计算。 板书 整百、整千加减法 1000+2000=3000,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5、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方法, 经历口算的过程。 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口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1、《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2、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3、内容概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理解,并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计算打下坚实基础。
4、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5、《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说教材】 分析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式的加减教案
教案设计一: 知识与技能:掌握去括号法则,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 教学难点:括号前为负数时符号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活动1:通过有理数运算类比,引入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 活动2:讲授新课,总结去括号法则。 活动3:学生尝试应用法则解决题目,加深理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单项式和 多项式都统称为整式。整式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如何在PPt中添加与修改动作路径
选取你要做动画的点,依次点击“幻灯片放映”下拉菜单,选取“自定义动画”点“添加效果”“绘制自定义路径”“自由曲线”然后你就可以在地图上画你要移动的路径。它就按照你画的路线移动了。第一步:在ppt2010打开PPT文件,选择要设置动作路径--自定义路径动画对象,这里选择圆形小球形状。
如果要移动路径的起点和终点。单击要修改的路径,在路径的两端出现控制点,用鼠标将起点或终点拖动到新的位置。当编辑曲线时,用鼠标右键单击动作路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退出节点编辑”命令。调整动作路径的大小。
将设置的PPT演示文稿双击打开,并在演示文稿里面选中需要设置的那页幻灯片。在幻灯片里面选中需要设置的一个文本框,点击动画里面的自定义动画。在幻灯片里面选中第一个需要出现的文本。
首先打开ppt,然后新建一个要进行路径设计的元素,比如输入普通的文字 之后在ppt上方点击动画选项,并点击自定义动画选框 之后找到右边工具框自定义动画下的添加效果一栏 并依此选择动作路径,自定义路径,然后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选择具体的不同路径,在这里我选择的是直线路径。
使用预设动作路径 打开PPT并选择对象:启动PPT软件,打开或新建一个演示文稿,并在幻灯片中选择你想要添加动画效果的文字或图片。进入动画菜单:点击菜单栏中的“动画”选项,打开动画设置面板。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与整理》ppt课件[1]
1、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掌握基本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同数相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3、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
如何进行小学计算教学.ppt
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前提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的同时,首先要弄清教材中所讲的知识,把它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它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本年级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
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首先,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
运用计算机教学,能系统、深刻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帮助学生理顺思维的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思维,概括出客观事物变换的规律。
实施方式是新授课做6—10道口算题,口算内容尽量与新课内容相联系或者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在教学时把这融入教学环节。复习课上主要是让学生做大本或者口算本上的习题,有时候会专项对学生进行训练。